《华夏传播研究》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该杂志涵盖了广泛的传播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政策、媒介文化、新媒体与数字化传播、公共关系、广告传播、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关注传统传媒如电视、广播、报纸等的发展变化,也紧密关注新兴媒体平台以及数字化技术对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的革新。
该杂志致力于提供一扇窗口,让国内外传播学者能够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理论、交流学术观点。期刊发表的论文旨在为学术界提供可靠的参考和理论支持,为传播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广泛的研究范围和高水平的学术质量,为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国内外学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华夏符号传播理论与实践、华夏传播史研究、华夏出版学、华夏传播与新媒体研究、华夏传播的当代实践、华夏政治传播研究、华夏传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学术动态
1.稿件摘要一般为200~300字,用第3人称对全文内容进行准确概括,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结论等。
2.论文署名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作者提交的研究成果,发表后不会侵犯他人版权。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
3.作图数据必须附于图后。图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显微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1 μm。图片像素应尽量较高,附于相应文字下方,并标明图号、图题和图注,注意图片的上下方位。
4.对文章某一部分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在正文中以注释首次出现的顺序编号,注释内容按编号顺序标注于正文之后,不得用于引文索引或致谢。
5.来稿一律文责自负,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稿件内容如需修改时则退回作者,限期返回。
6.本刊拒绝一稿多投,且稿件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不得先于本刊在其他公开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网站及自媒体等)上发表。
7.引言一般不超过500字,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提出论文研究的目的。
8.各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词组)类型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9.来稿需准确标注参考文献。本刊采用文末注(对稿件中特定内容的解释说明可采用页下注),顺序编号。著录格式依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执行。
10.获得基金或课题项目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项目名称,若有项目编号,则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甲35号,邮编:100037。